评价一个牧场好不好,通常会以牛奶指标、单产水平、疫病防控等来判断,但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盈利能力”,如果牧场都亏损了,可持续发展就是无本之源。牧场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盈利能力非常重要。
我国生鲜乳的生产成本较高。2010-2018年,我国生鲜乳成本持续上涨,2019年1-5月份的平均成本约为3.29元/kg,与2018年同期持平。2017年,生鲜乳成本一度逼近生鲜乳销售价格。欧盟的生鲜乳成本约为1.9-2.3元/kg,与其相比,我国的每公斤生鲜乳成本高其至少1.0元/kg。
很多规模化牧场对于控制生鲜乳成本很有压力,尤其是5000头以上的牧场所在企业很多是上市企业,财务成本比较大,导致总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奶价较低,盈利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大型牧业集团的财务成本控制、融资能力以及现金流的稳定对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其实,大规模牧场每公斤奶的饲料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如管理好、单产水平高的企业已经做到每公斤奶饲料成本控制在1.8元/kg。
那么规模化牧场如何控制和降低公斤奶成本呢?
1.发展本土化粗饲料,降低每公斤奶生产成本
我国粗饲料的成本比较高,尤其是苜蓿成本。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苜蓿草单价每吨涨了700-1000元,上涨幅度达到30%左右,极大增加了国内牧场的生产成本。而美国本土苜蓿草价格大约1000元/吨,美国本土玉米价格700元/吨。
为此,发展本土化粗饲料,提高本土化粗饲料的质量是中国奶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通过本土种植和少部分进口结合来解决优质牧草的供应问题,用自己的土地提高苜蓿草和燕麦草的产量,以满足中国规模化牧场的需求量,尽量减少进口。此外,还要更加重视青贮玉米的品种、质量和收储,如果做得好,可以使饲料成本下降0.1-0.2元/kg。也可以参考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开展的课题研究,增加秸秆和本土化粗饲料的利用。
根据我国荷斯坦奶牛存栏量来测算,我国2019年需要约2500万吨玉米青贮,300万吨苜蓿干草和240万吨燕麦干草,到2023年这三种饲料的需求量会分别增加为3500万吨、420万吨和330万吨,根据需求量倒推土地的需求量,2019年和2023年分别需要1940万亩和2707万亩。如果把土地和粗饲料的问题解决了,就能真正实现种养结合,规模化牧场也就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在奶牛日粮配制时,我们也不需要过于依赖苜蓿干草,少用或者没有苜蓿也可以高产,很多国家缺少苜蓿干草,如以色列。我们在配方中可以用一些燕麦草、羊草(甚至当地的花生秧、玉米秸、麦秸等)、豆粕、压片玉米、棉籽、葵花粕、玉米皮等替代苜蓿草。以下是我们建议的没有苜蓿草的日粮配方,可满足单产至少40kg的奶牛营养需求,供大家参考: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高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增加到30kg,再加1-3千克禾本科干草,单产也能够达到30kg左右。在我们的一些牧场节本增效的案例中,很多牧场苜蓿用得非常少,用1kg甚至是0.5kg。
2.以饲料转化效率核定采食量,严控成本
根据研究成果,高产奶牛的饲料转化效率应该高于1.5,干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应控制在11-13千克(体重按照650-750千克计算)。所以在生产中,要根据饲料转化效率、奶牛体况、泌乳阶段以及牛奶产量,确定合适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剩料量。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不知道这些数据,经常较多的饲喂以及把剩料量定在5%以上,甚至8%-10%,大量的剩料喂给了后备牛,造成产奶牛过肥或者后备牛过肥,不但增加了饲养成本,而且肥胖奶牛产后代谢病增加,又增加药费和兽医看护的成本。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国内某大型牧场2018年将高产奶牛剩料率从8%控制到3%-5%,节省1051万元。另一个大型牧场将干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从14.5kg降低到13.5kg,每年节本66万元。
3.强化热应激管理,平衡上下半年奶量差
热应激一直是夏季困扰牧场的大问题,受热应激影响,牛场奶产量会普遍下降10%-20%。以国内某大型牧场为例,2016年-2017年,热应激导致奶牛平均日产量下降幅度超过10%以上,2018年紧急投资8000万,改善了风机质量和喷淋系统,显著降低了奶牛热应激,2018年较热的7-8月,与2017年同期相比,每天增加近400吨奶。预估所投入资金两年即可以收回。
热应激导致的牛奶产量下降幅度应控制在10%以内,如果做得不好的话会达到20%,做得好的话可以控制在5%以内。
4.增加复合盈利模式,多渠道盈利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香港的猪肉目前已经超过100元/kg,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国内的鸡肉、牛肉、羊肉要填补一些猪肉的短缺。那么发展乳肉兼用牛很有必要,我国牛的品种差异化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价值。建议我国的千头牧场、万头牧场中10%奶牛使用乳肉兼用牛或者肉牛冻精,发展乳肉兼用牛和肉牛,两条腿走路,牛奶和更高价格的牛肉都能带来较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