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规模化牧场,特别是大型牧场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对大规模牧场发展模式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在自然禀赋的环境约束下,未来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息。
2019年7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中荷奶业发展中心(SDDDC)主办的“高科技牧业,应对中国奶业新挑战”论坛上作了题为“规模化牧场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
21世纪,人类面临着全球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一方面,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接近100亿,以发展中国家增长为主,其中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引擎;另一方面,城镇化的人口比例逐渐增大,2050年约70亿人要生活在城镇。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足迹也会增加,庞大数量的人口将进一步耗竭自然资源。未来,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土地和畜牧业生产资源,控制好碳足迹,可持续地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做到高效、经济、环保。
在奶牛养殖上,发达国家这些年的牧场数量一直在持续下降,但每个牧场养殖的奶牛总数持续在增加,规模化是世界奶牛养殖业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奶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中国牧场普遍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环保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粪污成为限制牧场发展的瓶颈。奶牛的养殖,牛奶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实现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但可以解决优质粗饲料本土化生产,而且又解决了规模化牧场粪肥无处施用的难题,做到粪肥就近还田利用。同时,在饲养过程中如何提高动物的福利、疫病的防控和长寿性,都是规模化牧场要考虑的。可持续发展才是规模化牧场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奶牛养殖上,提升生产性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没有高的生产性能,就不能可持续发展。牧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生产性能。
1、从“量”的层次--提高奶牛单产
近十年,我国奶牛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力量逐渐增强,单产水平有了快速提升,2018年奶牛平均单产7.4吨。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我国排名前40位的集团化规模牧场的单产水平已经达到9.08吨。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粗饲料质量的提高、动物福利水平改善和机械化程度提升等诸多因素。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中国规模化牧场硬件条件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很多牧场都使用了并列或转盘式
挤奶机,使用了国际先进的牧场管理软件和设备。同时在奶牛福利、牛舍环境、牛体卫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重视细节的管理,比如松软、干净、干燥的垫草,沙床的日常维护以及良好的牛舍环境的保持等。2017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来中国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参观,都会惊讶于中国竟然有这么管理良好、单产高且又干净整洁的牧场。
2、从“质”的层次--提升生鲜乳成分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牧场的数据,2010年以来,我国原料奶乳脂率从3.6%逐渐上涨,现在平均都在3.8%以上,这归功于国家重视育种,引进不少优质奶牛,它们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相对较高。2018年我国规模化牧场的乳蛋白已从3.0%涨到了3.2%。
2010年细菌数约为30万CFU/mL,现在有些大牧场已经降到了5万CFU/mL以下;体细胞数原来接近40万个/mL,现在降到20万个/mL。
因此,规模化牧场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