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人们记忆中的牛奶味道,不是蒙牛、伊利,而是花花牛。这杯奶,已陪伴一亿河南人半个多世纪。
如今,花花牛正准备上市。这头河南土生土长的“牛”,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再次壮大,为振兴中国奶业贡献河南力量。
六十年风云变幻,一路走来,初心不改。
涅磐重生,谁来拯救花花牛?
1955年,河南省郑州种畜场成立,开始为郑州市民提供奢华食品——瓶装牛奶。彼时的牛奶凭票供应,异常稀有。从那时起,花花牛开始融进中原百姓的血脉之中。
改革开放后,花花牛品牌正式确立。从冰淇淋到巴氏牛奶、调制乳等产品,花花牛优惠的价格及稳定的品质,取得了中原百姓的信赖。在郑州及周边地市的商店里,花花牛产品一枝独秀。为谋求更大发展,花花牛与三鹿合资,希望借力走出河南。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奶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虽然经国家相关部门检测,花花牛所有产品均无“三聚氰胺”。但人们谈“三鹿”而色变,带有“三鹿”字样的产品一夕之间,全部无人问津。2008年上半年,花花牛还风生水起;2008年底,花花牛已至存亡之秋。人心惶惶,这个中原奶业品牌要倒了吗?
此时,一个叫关晓彦的企业家站了出来。他创办的平顶山源源乳业是花花牛的长期供应商。在市场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关晓彦力排众议,拿出大量资本注入花花牛,在危急关头使花花牛避免了关停倒闭。
“我是河南人,不能眼睁睁看着河南好不容易培养的好品牌就这么没了”,花花牛乳业集团董事长关晓彦对农业有着深厚感情。
如何拯救困境中的花花牛?关晓彦力主改革,烧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推进企业改制,进行资本重组,实现职工持股。此举让花花牛突破企业发展的体制瓶颈,改变了老国企“管理散漫、效率低下”等弊端,企业从内部重新焕发出的新的活力。
第二把火,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企业生产力。在资金极为紧张的状况下,公司花重金购置了先进的瑞典爱克林生产线;同时,斥资 12 亿元在郑州马寨建设花花牛产业园,2014 年一座年产40 万吨乳品的现代化工厂投产,企业生产力全面提升。
第三把火,找准品牌突破点,用“新鲜”锁牢河南市场。关晓彦明白,只有找准定位、找对方向,企业才能快速前进。经慎重考量,花花牛确定了“新鲜”战略,在郑州150公里“新鲜半径”之内,主攻低温奶产品的生产销售。
“三把火”烧出了花花牛的涅槃重生。2011年至2014年,在行业发展基本停滞情况下,花花牛年增速平均达30%以上,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中原地区乳品行业龙头。
精益求精,专心做好一杯奶
如何做出一杯让消费者放心的奶?
源头把控,确保优质奶源。“奶源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将制约企业的发展。”花花牛集团养殖事业部总经理苗霆说,做好一杯奶从控制奶源开始。
养好牛、育好种、做好料、利环保。公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高产、优质的荷斯坦奶牛,种植优质饲草,采用集约化饲养、粪污循环处理利用的先进工艺,粪污综合利用零排放。科学养殖使牧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目前,花花牛牧场奶牛年平均单产已达到9吨,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吨。
苗霆介绍,花花牛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目前集团有3万头优质奶牛,分布在宝丰、汝州、鲁山等13个规模化牧场。公司与当地奶农组建牛奶生产联合体,建立标准机械化挤奶站70余个,加工基地奶源自给率达到70%。预计到2020年,总体奶牛存栏数量将达5万头,奶源自给率达90%以上。
花花牛在豫北、豫东养殖带共有合作中小牧场和养殖小区53家,存栏奶牛2万多头。为保障广大奶农利益,花花牛密切养殖加工利益联结,在原奶计价、人员支持、技术服务方面给予引导帮扶,推动养殖小区牧场化转型,提升奶农的饲养水平,增加奶农收入。
安全第一,全方位全过程细致管理。花花牛乳业集团日加工能力已达1300吨,如此数量如何保证乳品质量?
花花牛集团副总裁杨永介绍,在生鲜乳的收购方面,花花牛实现全程封闭保鲜,各项制度一一记录,随时可追溯。奶站、车辆均安装了牧场监控系统和GPS跟踪系统,对挤奶过程、储奶间、运输车辆路线等实时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安全管理。工厂内每天、每周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即时检测、验证,较大限度避免二次污染。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自动在线监控控制,有效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在成品管控方面,更是十分严苛。”杨永说,拿酸奶系列的产品来说,每一袋酸奶都要经过9道工序、130个监控点、出厂前的35道严苛检验。
花花牛集团总裁董硕峰说:“我们会以‘做强低温,做大常温、研发新品、拓展市场’为战略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乳制品的产品结构。”集团计划在新蔡建成年产30万吨的乳品工厂,增加奶酪、黄油等乳制品,将填补河南此类产品的空白。
董硕峰表示,花花牛正致力于打造优质奶业品牌。公司成立品牌管理中心,拓展家政入户、电商平台、传统店商、自动售卖机等多个渠道,搭建新零售模式,夯实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市场,实现区域性乳业品牌向全国性乳业品牌转变。
不忘初心,扎根扶贫第一线
今花花牛,已成长为一家集乳品加工、奶牛养殖、饲料生产为一体的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连年进入中国奶业20强。
然而,花花牛又不止是一家企业。
2016 年,花花牛乳业集团总部迁址国家级贫困县新蔡。一时间,不解和质疑纷纷涌出:一没资源,二没区位,图啥?
“农业企业就该扶农民,河南企业就该帮老家的贫困乡亲。”关晓彦说,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始终没有忘记农村,没有忘记帮乡亲们致富的初心。这是他个人的梦想,也是花花牛应该承担的责任。
事实上,花花牛扶贫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赶时髦”。早在 2014 年,花花牛就相继在国家级贫困县鲁山、平舆、睢县等地投资建设牧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饲草订单种植,累计帮助 20000 多户农民实现增收。
扶贫,源于初心。脱贫,却要靠实干。花花牛主动调整企业产业链条,与扶贫深度融合,探索开展多种扶贫模式,助力当地实现脱贫摘帽。
产业扶贫“授之以渔”。花花牛13座自有牧场大部分集中在新蔡、鲁山、平舆等贫困县区,每座牧场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3000余户贫困家庭实现每年户均收入增加3万余元,逐步脱贫致富。牧场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青贮玉米,在保障农民增收的同时,改变农民传统的秸杆焚烧陋习。
教育扶贫“拔穷根”。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小康牛奶行动”,发起“助力教育 筑梦未来”助学捐赠活动,2017—2018年为贫困地区学生捐赠学生奶4万件,价值200余万元;2018年6月向新蔡县捐赠100万元,对680名来自贫困家庭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和在校高中生进行帮扶。
解决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的同时,花花牛决心改变贫困地区面貌。集团投资400万元,在新蔡、平舆、鲁山三个县改造四个村庄的基础设施,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如今,天一黑,200多座路灯就把万庄村映得灯火通明。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鱼塘边,垂柳依依。凉亭中,三五村民正在侃大山。村头的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已经响起……
2018年3月,新蔡县顺利通过验收,摘掉贫困县帽子。关晓彦和全体花花牛人欢欣鼓舞。关晓彦也被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荣誉及“改革开放40年河南卓越贡献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谋划上市,花花牛期待新飞跃
十年磨一剑。2018年12月18日,河南证监局发布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备案公示,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这标志着花花牛向着上市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花花牛期待迈出新的一步。为此,公司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花花牛立足市场潮流、坚持产品创新。通过国家优质乳工程大力推广,让消费者喝上新鲜巴氏奶。同时花花牛以联动欧美产品的方式,加快奶酪产品研发,未来将发展成为花花牛新的符号产品。
关晓彦说,在营销布局上,花花牛将深化多渠道下沉。将巴氏奶推广和家政送奶到户渠道紧密结合,搭建新零售渠道。积极推进县乡村市场开发,合理布局分销体系,实现省内市场全覆盖。
“要突破区域限制,拓展全国市场。”关晓彦说,花花牛将逐步从区域性乳业品牌向全国性乳业品牌转变。编织一张以河南为中心,辐射周边七省的大中原地区、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以上海、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的营销网络。
在产业布局上,花花牛将强化加工基地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2019年在新蔡县建设以低温、常温、奶酪为主的年产30万吨的高端乳品加工基地将破土动工,未来五年将陆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新建工厂项目,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及时喝到新鲜的花花牛产品。
关晓彦说,花花牛将继续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五年内加工基地奶源自给率将达到95%以上,位居行业前列。打造万亩田园综合体,实现从全群养殖到成母牛专业养殖+散养模式的升级转型。发展有机牧场项目、推动有机产业发展。计划2020年实现三个有机化牧场的建设,促进公司有机奶产品的发展和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
“花花牛永远不会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关晓彦说,花花牛将继续致力于扶贫,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花花牛拥有更远大的梦想:打造河南本土第一品牌,立足中原,布局全国,放眼世界,为振兴中国奶业贡献河南力量。花花牛,奋蹄疾驰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