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将群饲的犊牛和送到日托的婴幼儿相提并论——一个生病,全体遭殃。
虽然犊牛群饲有很多优势,但是彼此间的接触和互动却给疾病传播提供了很大的机会。来自爱荷华州Pattison Dairy的牧场主Lee Pattison早在8年前首次采用群饲方式时便发现了这个问题。
多年以来,Pattison不断提升饲养管理能力,如今他已经总结出了提高群饲犊牛健康的关键点。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推广中心的奶牛养殖实践课上,Pattison向大家分享了这些关键点。
事业起初,Pattison还曾饲养过奶公犊,但是现在他仅专注在母犊牛的培育工作上。
首先,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不要让犊牛舍过度拥挤。一个自动饲喂站较多搭配20头犊牛。
其次,保持群内犊牛的均匀度,年龄分布跨度不要太大。Pattison表示,不会将年龄跨度(年龄较小与年龄较大之差)超过2-2.5周龄的犊牛混在一个群组。
Pattison解释道:“如果年龄跨度太大,就会有更多的病犊牛。因为,当年龄较大的犊牛和年龄较小的犊牛在同一群体内饲养时,后者就很容易被传染上疾病。”
将治疗缩减至三分之一
较终,Pattison又建设了第二个犊牛舍、第三个犊牛舍…以保证他的群饲犊牛都能遵循“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当一组犊牛达到断奶日龄(56日龄左右)时,犊牛转群后会将整个犊牛舍彻底清洁和消毒,在接收新的犊牛进舍之前需要空置4天。
他表示:“如果您能按照这个方式操作,便可以切断疾病传播循环。它真的奏效。”
由于每批次犊牛都能够进入重新消毒并铺新的后垫草的舍内,Pattison说道,他的犊牛治疗率已降低到过去的三分之一。
犊牛出生时及时灌服初乳。随后,她们被转移到小群中用自动饲喂系统饲喂。起初,Pattison给犊牛饲喂巴杀异常乳,但是由于病牛舍内患病奶牛数量的下降,异常乳的供应量也无法满足犊牛需求,这就意味着犊牛要不停在饲喂牛奶和代乳粉之间反复更换。现在,犊牛只饲喂代乳粉,每日较高采食量可达9L。
采用自动饲喂系统群饲犊牛给Pattison的牧场带来了显著地增效,这些犊牛成长为后备母牛并进入头胎产奶时,每头奶牛的头胎产奶量可提高1200-1500磅(约544-680kg)。
总而言之,Pattison的牧场现在有泌乳牛660头和12个安装于去年9月份的
挤奶机器人,当前牛群的产奶量平均为96磅/头·天(约44kg/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