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百科

南丹牛的体型外貌特征和饲养管理

日期:2018-10-02栏目:畜牧百科
南丹牛中心产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境内,以中堡、月里、里湖、八圩4个乡、镇为主。在该县的其他13个乡、镇及相邻的环江县、天峨县、东兰县、金城江区等地也有分布. 南丹牛产于温湿山地,经当地人民长期选育和风土驯化,具有性格温驯、耐粗饲、耐热、耐寒,疾病少、适应性好,体形紧凑、攀爬能力强、役用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但其体躯短狭、生长较慢、产奶性能低,亟待改良。应通过开展本品种选育,实行种公牛异地交换,防止近亲交配,以逐步提高南丹牛的各项生产性能。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南丹牛中心产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境内,以中堡、月里、里湖、八圩4个乡、镇为主。在该县的其他13个乡、镇及相邻的环江县、天峨县、东兰县、金城江区等地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南丹县位于北纬24o42'~25o37'、东经107o1'~107o55',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地势为高原至丘陵过渡地带,海拔800~1000m。南丹县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91天;年降水量1477mm,每年夏季为雨季,相对湿度81.9%;年平均日照时数1243h,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土壤以黄壤土、红壤土、石灰土和紫色土为主,土质属火山沉积灰层土,地下蕴藏丰富的有色金属矿土。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夏季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冬季北部乡镇种有少量小麦、油菜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南丹牛原产于广西西北部石山区的南丹县境内,是广西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南丹、天峨、环江等县的壮、瑶、苗、彝、仫佬等民族,历代都有饲养牛的习惯,并有杀牛办红白喜事的民族风俗。因此,南丹牛的形成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形成了爬坡能力强、适应性好、易于饲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独特地方品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南丹牛1985年底存栏7.75万头;2004年总存栏量15.27万头,主产区南丹县存栏5万头,其中用于配种的成年公牛1.33万头、小公牛6697头,能繁母牛2.02万头、小母牛1.10万头,根据产区3县1区统计,20年来养牛业得到较大发展,特别1994年后牛群数量增加迅速,存栏较高时期分别在1998年和2004年,存栏总数达15万头以上。当地历来以混群放牧、本品种自然繁殖为主,加上饲养方式原始、管理粗放,南丹牛各项生产性能没有得到提高,与1985年相比,牛个体的体重、体型稍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地农民市场经济观念有所改变,开始把体型大、膘情好的牛(特别是公牛)投放到市场进行交易,留下的仅为一般的牛,造成该品种整体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个体体型偏小。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外貌特征南丹牛基础毛色以黄褐色或枣红色为主,多数牛全身毛色一致。据39头公牛和153头母牛统计,公牛黄褐色或枣红色占73%,其他占27%;母牛黄褐色或枣红色占92%,其他占8%。四肢下部为浅黄色或黑褐色,少量牛有背线,特别是年长的公牛较多见。尾帚毛多为黑色,间有蜡黄色,毛细短而直、有光泽,少量有晕毛和局部淡化。尾梢颜色以黑褐色和蜡黄色为主。鼻镜多为黑褐色,其次为肉粉色,其中公牛黑褐色占73%,肉粉色占22%,其他占5%;母牛黑褐色占88%,肉粉色占11%,其他占1%。眼睑、乳房为肉粉色。 南丹牛体型中等,结构较好,背腰平直,四肢健壮,体躯紧凑,体质结实,全身结构匀称,性情温驯,爬山灵活而有力。角以倒八字形居多,公牛颈粗、厚重,母牛颈部较轻薄,头颈与躯干部结合良好。耳平直、耳壳薄。前躯特征公牛鬐甲高厚,肩峰高达10~15cm,肩长而平;母牛肩峰不明显或较低而平薄。胸部较深宽,公、母牛颈垂都较发达,胸垂较小。中后躯特征表现为背腰平直、略短,腰角突出,尻形短斜,臀中等宽。母牛乳房较小、质地柔软,乳头呈圆柱状,长约3~4cm,乳静脉不够显露,少数母牛乳房上着生稀毛。公牛阴囊颈短,生殖器官顶端周围长有长度2~5cm不等的阴毛。肢势正直,前腿间距较宽,但后腿间距窄,少数牛后肢外弧。蹄质细致坚固。蹄色以黑褐和蜡黄色为主。尻短斜,臀中等宽。尾根中等粗、大小适中,尾端长过后肢飞节。
2.体重和体尺1985年随机抽样测量自然放牧、不补充任何精饲料的3岁以上南丹牛,其体重和体尺见表1。2005年南丹县畜牧水产局对南丹牛肌肉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3。
(二)生产性能
1. 产肉性能2005年南宁市肉联厂对不同性别和膘度的南丹牛进行的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产奶性能用较高日产奶法粗略估测的南丹牛年泌乳量大约为初产牛285kg、经产牛305kg,泌乳期170天左右。
3.役用性能南丹牛一般只作耕地使用,适宜在山坡、平地、旱地耕作,役用能力持久,用当地的公、母牛各5头,犁沙质壤土,每小时耕地公牛433m2、母牛273m2。在山区泥土平路上拉木胶轮车,车重约120kg,公牛可载重300~500kg,母牛可载重300~450kg。役牛经常攀登坡度大于45o的崎岖乱石山路。
4.繁殖性能南丹牛性成熟稍晚,繁殖力强,利用年限长,泌乳性能差。初情期母牛为30月龄,公牛为18~24月龄。初配年龄母牛为34月龄,公牛为24~30月龄。南丹牛全年均可繁殖配种,但多集中在4~10月份。发情周期(19.6±1.4)天,妊娠期(279.9±1.7)天。初生重公犊15.7kg,母犊15.3kg;6月龄断奶重公犊75kg,母犊68kg。犊牛成活率96.0%。
四、饲养管理
南丹牛饲养比较粗放,有终年自由放养不收牧的习惯。即将牛群(一般一村或一屯混群合牧)放牛于水、草比较好的深山草场内,长年不收牧。农忙时一部分黄牛收牧后用于农耕,这部分牛以牵养及圈养相结合为主,舍饲情况下,一般以农作物秸秆及各种藤蔓植物饲喂为主,条件好的农户补喂米糠等少量精饲料。近年来,由于封山育林,终年放养不收牧的习惯已逐年减少,转为几户混牧放养、傍晚收牧的饲养方式。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取保种场保护。1970年南丹县政府建立了有300头南丹牛的品种资源保护场,开始进行南丹牛的保种选育工作,但由于牛场科研和生产环境条件比较差,保种工作进展缓慢。1977年根据河池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南丹牛选育”任务,选育工作正式列入计划,历时4年,到1981年选育工作结束,取得了初步选育效果。在南丹县,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建立村级种公牛档案,以便掌握全县种公牛分布情况,2004年全县共登记优秀种公牛120头,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及纯繁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南丹牛1987年收录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了《南丹黄牛》地方标准(DB45/T48—2002)。
六、品种评价
南丹牛产于温湿山地,经当地人民长期选育和风土驯化,具有性格温驯、耐粗饲、耐热、耐寒,疾病少、适应性好,体形紧凑、攀爬能力强、役用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但其体躯短狭、生长较慢、产奶性能低,亟待改良。应通过开展本品种选育,实行种公牛异地交换,防止近亲交配,以逐步提高南丹牛的各项生产性能。
上一篇:木里牦牛的品种形成和体型外貌特征

在线获取报价

咨询热线:400-6373-859 立即拨打

地址:中国-河南-新乡高新区,静泉路以南,丰华街以西

创建一流乳品畜牧设备企业

让中国乳品畜牧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