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百科

皖南牛品种介绍:皖南牛体型特性及品种评价

日期:2018-09-10栏目:畜牧百科
皖南牛主产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泾县、黟县、歙县、绩溪、旌德,在皖浙、皖赣交界山区亦有分布. 皖南牛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具有耐粗饲、耐热、耐湿、抗病力较强的特点,尤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在水田中连续作业而蹄壳不软、不烂。皖南牛行动敏捷、善于爬山觅食,繁殖性能好、性成熟早,性情温驯,肉质细、味道鲜美、易煮熟调制。今后应加强该牛的本品种选育,在保持其优良特性的同时,提高其产肉性能。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皖南牛主产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泾县、黟县、歙县、绩溪、旌德,在皖浙、皖赣交界山区亦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皖南牛主产区地势较高,山岭延绵,山河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大致可分为高山和中山区(海拔500m以上)、低山丘陵区(海拔250m左右)和盆谷区,其中以低山丘陵区面积较大,约占总面积的2/3。年平均气温15.4~16.3℃,无霜期230天,属中亚热带气候,家畜基本可终年放牧。土壤类型有黄棕壤、红壤、黄壤、紫色土和冲积土,山地层较厚,质地疏松。土地利用率高达70%。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好、气候温暖、草场广、牧地多,群众自古即有养牛习惯。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皖南牛系华南黄牛类型,其确切来源还不清楚。近十多年来,牛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规模饲养户有所增加。由于肉牛育肥技术得到一定的推广,牛肉品质有所改善。2006年末存栏牛10万头左右,成年公牛和能繁母牛在全群中的比例约为1:2,以本交为主,已开始利用人工授精技术。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外貌特征皖南牛被毛以深浅不同的褐色或黑色较多,且具背线。可分为粗糙和细致两种类型。细致型牛外形较细致清秀,头较狭长而轻;毛色以橘黄色、黄红色为多;体型中等偏小,体质结实匀称;体躯短而高,四肢较细,瘤峰显现,垂皮发达,背线明显;粗糙型牛头较粗重,额宽平(也有微凹),颈稍短;垂皮发达,公牛肩峰较高,母牛稍具肩峰或有小突起;胸部较深,背腰平直,双脊背较多,后臀肌肉较丰满;尾细而长;四肢较短;被毛较粗糙;蹄多黑色,质地坚实,能经水泡。
(二)生产性能
1. 产肉性能根据安徽省畜牧总站2007年12月在安徽省泾县对18~24月龄3头公牛和3头母牛的屠宰性能测定,其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见表2和表3。
2.役用性能公牛驮载50kg行走1000m,测定前呼吸次数为每分20次,脉搏次数为每分80次,体温为37.9℃;测定后呼吸次数为每分55次,脉搏次数为每分90次,体温为38.8℃。母牛驮载50kg行走1000m,测定前呼吸次数为每分25次,脉搏次数为每分88次,体温为37.8℃;测定后呼吸次数为每分61次,脉搏次数为每分92次,体温为38.9℃。
3.繁殖性能 皖南牛公牛10月龄即可配种,利用年限10~12年。母牛8~9月龄开始发情,12月龄初配,发情季节大多集中在5~11月份,发情周期22天,妊娠期280天,犊牛初生重15kg左右,断奶重84kg左右,母牛利用年限14年。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皖南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提出过保种和利用计划,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相关研究人员曾对皖南牛进行过遗传多样性研究。皖南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
五、品种评价
皖南牛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具有耐粗饲、耐热、耐湿、抗病力较强的特点,尤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在水田中连续作业而蹄壳不软、不烂。皖南牛行动敏捷、善于爬山觅食,繁殖性能好、性成熟早,性情温驯,肉质细、味道鲜美、易煮熟调制。今后应加强该牛的本品种选育,在保持其优良特性的同时,提高其产肉性能。
上一篇:涠洲牛简介,涠洲牛特点,涠洲牛养殖方法

在线获取报价

咨询热线:400-6373-859 立即拨打

地址:中国-河南-新乡高新区,静泉路以南,丰华街以西

创建一流乳品畜牧设备企业

让中国乳品畜牧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