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地与分布
台湾牛据称在公元六世纪由大陆第一批移入,主要来自闽、粤两省,分布在台湾北部的肩蜂较小,南部的肩峰较大。有人认为是两种不同血缘的后裔。在南部的可能受菲律宾牛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互相交换血液,南北两地牛的差异逐渐缩小。据1981年《台湾农业经济》第4期报道,纯种台湾牛所剩无几。
(二)外貌特征
台湾牛体型不大,头部轻而细致,耳较大,角小而外向,肩峰小而明显,中躯发育较好,后躯发育不良,管围很细,乳房不发达。毛色有淡褐、赤褐和黑褐、甚至黑色。
(三)体尺与体重
据张仲葛所述,公牛体高120 cm,母牛110 cm。公牛体重,280 kg,母牛250 kg,显然是南方牛类型中的中小型黄牛。
(四)发展方向
自1896年以来,台湾就引入德文、瑞士褐牛、肯克来牛,后来又引入爱尔夏、辛地红,近又引入圣格鲁迪牛等改良黄牛。台湾盛行赛牛会,肉牛品种与本地牛的杂种,作为肉用种比赛的一个项目,得奖者头颈挂彩链(见图10),这是印度牛与本地牛的杂种公牛。本地牛长期来与进口的肉用品种杂交,以供肉用,杂交牛已逐步代替本地牛成为农民新的经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