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牛奶与气候变化有关吗?
从牧场到杯子,全流程实现环境友好,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被称为“气候智能型”的奶制品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入千家万户。在近日举办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五周年庆典大会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董马丁·思高腾提出了“气候智能型”乳制品的概念。
据了解,“气候智能型”乳制品以气候变化、环保、生物多样性等为指导,在前端生产环节尽可能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比如种养结合,种植采用生物质肥料,使畜禽废弃物等得到有效处置。
目前,乳品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正在显现,比如草场施肥和奶牛排泄物中排放的氮、磷、氨等物质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产业链中的生物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不佳将占用大量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而我国乳品产业的发展也将面临奶牛场废弃物处理带来的巨大环保压力。
马丁·思高腾认为发展“气候智能型”乳制品有利于实现生产环节的环境友好。在我国,种养结合的家庭牧场正在成为“气候智能型”乳制品的前端生产方式,将畜禽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就近还田,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的青本加在2014年和4户亲友成立了家庭牧场,正在探索这一创新发展模式。“牧民不仅仅是生产奶,还要考虑可持续性循环经济的做法,形成良性商业模式。”马丁·思高腾认为。
此外,欧洲特别是荷兰对奶牛养殖和乳业的立法十分严格,尤其是对氮磷氨等物质的排放有严格规定,确保了乳业生产系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据马丁·思高腾介绍,荷兰规定每公顷草场较多施用氮肥170公斤,这一标准有利于让粪肥很好地与土地结合,实现有机质的提升,减少化肥用量。同时,荷兰牧场有一种对粪污的处理方法,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中而不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生产系统越优化越好,就会更少排放污染物、节省能源、减少营养元素丧失,将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更低,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好的盈利性。”他说。
目前,中荷两国正在联合进行乳品产业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目标相关课题的研究,比如禽畜粪便处理问题、如何将其制成肥料变废为宝。据介绍,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三家发起方中的两家——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汇聚了中国农科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开发利用玉米秆、稻秆做饲料的技术,有望为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破解之道。
在线获取报价
咨询热线:400-6373-859 立即拨打
地址:中国-河南-新乡高新区,静泉路以南,丰华街以西
创建一流乳品畜牧设备企业
让中国乳品畜牧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