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是牧场牛群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更是限制牧场创收的元凶之一。那么对于乳房,你了解多少?是否能从根源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看似“万能药”的抗生素,在没有理清发病原因时,它的使用不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很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走进文中,看作者如何明确区分乳房炎的类型与发病原因,帮助牧场合理制定较有效的乳房炎治疗方案。
乳房炎的类型
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病原菌侵袭后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基于感染情况的不同,我们把乳房炎分为两种。
一种是临床型乳房炎,即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乳汁或乳房的异常变化(见表1)。
表1. 临床型乳房炎诊断标准
另一种是亚临床型乳房炎,也称隐性乳房炎,即乳汁或乳房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需要配合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检出,如电导率、体细胞数等。
检测需关注无生长情况
近几年各大牧业都开始积极关注乳房炎病原菌的检测工作,很多牧场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病原菌检测体系,从长期积累的临床乳房炎奶样检测结果来看,有一部分数据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即培养结果为无生长。这并不是检测不准确导致的结果,从美国的一项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常规培养的临床乳房炎奶样中有20%-40%经过培养后,不会培养出任何病原菌,即无生长(见表2):
表2. 美国牧场临床乳房炎致病菌的分布
那么无生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所揭发的这头临床乳房炎奶牛分泌的乳汁内没有细菌,也就是没有感染的存在(支原体除外,支原体无法通过常规血瓶板培养检出)。基于以上信息,我们可能会反思几个问题:
1. 乳房炎的发生与是否表现临床症状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 亚临床乳房炎也是由病原菌导致的乳腺感染,但并不表现临床症状。
2. 有临床症状,是不是也并不代表这头牛的乳腺内就有细菌感染?
- 培养结果显示无生长,你所看到的临床症状红肿热痛牛奶异常,都是炎症的表现,并不代表乳腺内一定有细菌感染。
3. 针对有临床症状,但是细菌培养显示无生长的奶牛,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直到临床症状消失?
- 抗生素的作用是杀菌或抑制细菌生长,若没有细菌的感染,也就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 红肿热痛以及牛奶异常是炎症的表现,快速消除炎症反应应该使用的是抗炎药物,如美洛昔康等。
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牧场所使用的揭发和治愈标准,是否真的科学呢?从揭发的角度来讲,单纯以临床症状揭发乳房炎,除了不能揭发到隐性乳房炎病例外,还会错误地揭发到一些没有细菌感染仅有炎症反应的奶牛,然后按照统一的治疗方案使用抗生素治疗,相当于对不该使用抗生素的奶牛用了抗生素。这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增加药物成本、弃奶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带来二次感染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从治愈的角度来讲,目前大部分牧场所使用的治愈标准是临床症状消失,牛奶恢复正常。但是临床症状消失也许只是感染从临床型感染转为亚临床型感染,我们所达到的仅仅是临床治愈而已,但需要我们真正关注的细菌学的治愈是否也达到了呢?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点就是细菌学治愈的时间点吗?这个疑问可能无法通过肉眼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来判断,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病原检测的结果来科学理解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从临床型乳房炎自细菌感染到产生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图1. 临床乳房炎细菌感染和临床症状示意图
注:蓝线代表细菌总数,即细菌感染的变化过程;红线代表临床症状,即炎症反应变化的过程。
通过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大多数的细菌感染可通过2-3天的抗生素有效治疗被完全清除,而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即炎症的恢复时间是滞后的。如果你的治疗目的是清除细菌感染(即缩短蓝线时间),那么你应该使用抗生素。如果你的治疗目的是镇痛抗炎(即缩短红线时间),那么你应该使用的是抗炎药物。目前可能很多牧场在治疗乳房炎时,并没有抗炎的理念,大家普遍的认知可能都是仅使用抗生素即可同时达到杀菌和抗炎的效果。但其实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抗生素的作用仅仅是杀菌,清除感染而已,无法起到有效的抗炎作用。若要快速消除炎症,即临床症状快速恢复,我们需要配合使用抗炎类药物。
我们都希望能够在乳房炎的治疗上做到节本增效,但是节本增效的基础绝不是简单的降低药物成本,而是科学的治疗理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从而降低治疗成本。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细菌感染与炎症反应的区别。此外,我们还要用好实验室乳房炎病原检测的数据,它不仅可以帮助牧场揭发传染性病原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还能够帮助牧场判断有临床症状的奶牛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从而更好地优化治疗方案。
乳房炎是一种由病原感染引起的炎症,在清除病原感染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重视炎症的控制,在该用抗生素的时候使用抗生素,该用抗炎药物的时候使用抗炎药物,才是真正的科学治疗,才能做到真正的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