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

奶牛产后护理工作要做足!

日期:2019-06-17栏目:技术支持
奶牛产后的护理与监控为奶牛泌乳周期中饲养管理的重点。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与监控,不仅可以提高泌乳期产奶量,还可提高繁殖效率、降低淘汰率,提高牛场经济效益。
1、分娩后犊牛应立即与母牛分离
犊牛出生后,立即与母牛分离,一是可以防止母牛与犊牛之间病原体的交叉感染,二是控制犊牛对初乳的摄入量。
母牛分娩后应提供新鲜、适口性好的饲料,以促进产后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恢复。产后第一天的干物质采食量很关键,它会影响到产后一个月的干物质采食量及产奶量。在产犊时,收集羊水,然后洒在饲料表面或将新生犊牛在母牛的饲料上放5分钟,使犊牛身上的黏液粘在饲料表面,将有助于新产母牛采食饲料。
2、产后立即挤空奶
母牛分娩后,应立即挤空奶,一是促使肝脏中的NEFA(非酯化脂肪酸)释放入血液,用于乳脂合成,二是有利于优质初乳的收集,并降低漏奶及乳腺感染的发病率。有些牧场可能认为这样做会增加产乳热的发病几率。但这并不是引起或解决产乳热问题的关键。如果牛群产乳热的发病率较高,那么在围产前期就应该采取预防管理措施。
3、记录产犊当天初乳的产量
建议牧场记录奶牛产犊当天的初乳产量以评估初乳的质量及随后的产奶量。泌乳期第一天的产奶量可以作为围产前期日粮蛋白含量是否合适的参考:如果围产前期蛋白含量 > 15%,会导致泌乳初期产奶量升高过快,而此时的干物质采食量及能量摄入量没有跟上,导致奶牛能量负平衡,NEFA水平升高,反过来又抑制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期第一天初乳的产量还可以作为围产前期阴离子盐水平供应是否合适的判断依据:围产前期有效的阴离子盐调控可以降低初乳产量。
4、记录胎衣脱落的时间
产犊后,母牛应待在产圈直到胎衣脱落。对于经产奶牛来说,胎衣超过6小时不脱落,就有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造成胎衣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围产期奶牛能量的负平衡导致的奶牛体况差,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围产期提供的维生素E和硒剂量不足。
5、产犊后进行体况评分
产犊后应进行体况评分以评估干奶期奶牛的营养浓度是否合理,并为泌乳早期的营养管理提供参考。经产牛产犊后体况应在3.25-3.75分,头胎牛产犊后体况应在3-3.5分。产犊时较理想体况平均在3.5。体况较差的牛,在能量负平衡时,体贮能量不足以维持高产。而体况较好的牛,则可以动用体贮来产奶。体况过肥的牛,产后采食量较少,与体况较差的牛相比,产奶量可能会上升较快,但却更容易出现代谢和繁殖问题。体况评分大于4分的奶牛,产犊时产程较长,且常需要助产,容易引起死胎或弱胎。
6、新产牛分群饲养
产犊后,母牛应被放入新产牛群,以观察干物质采食情况和疾病情况。泌乳早期随着产奶量的增长,所需的葡萄糖量也增加。但此时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还没有达到较大,瘤胃功能还没有完全适应泌乳期的高精料日粮,以致肝脏中合成葡萄糖所需的VFA(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不足。
因此泌乳早期的日粮蛋白浓度应控制在15%左右,以防止奶牛在泌乳初期产奶量上升太快,降低因产奶量增加而导致的对葡萄糖需要量的增加,及降低奶牛产后的体况损失。健康的新产牛在新产圈停留30 天后,可以转入高产牛群。提高新产牛日粮中的有效纤维浓度可促进奶牛反刍,降低产后瘤胃酸中毒发生的几率。
7、产后连续10天测量体温
奶牛正常的体温在38.7-39.5℃之间。奶牛发病的第一个信号通常就是体温升高,然后才是可见的症状如产奶量下降,采食量降低。产后10天测量体温有助于管理者及早发现奶牛病情。通常子宫炎、子宫积脓、乳房炎和蹄病都会引起奶牛体温升高。另外新产牛还应每天观察精神状态、瘤胃充盈度、粪便情况、子宫排出物等。
8、定时检测酮病
奶牛在产后都要经历一个能量负平衡的过程。当大多数奶牛产后1个月内体况降低1分以上时,就要关注新产牛群的日粮组成和检测酮病。一个牛群的亚临床型酮病比临床型酮病引起的经济损失更大。90%以上的酮病都出现在产后两个月以内,而产后1-2周又是酮病的高发期。奶中的酮体含量可以作为酮病检测的一个可靠及特异性指标。体况损失过快及产后30天内脂蛋比大于1.5也可以作为酮病发病的一个指标。
9、每周记录产奶量
产犊后四周每周测一次产奶量以监测产奶量的增加情况、对同一阶段的新产牛进行产奶量比较等。
10、产犊后第3天测体细胞数
对产后奶牛进行亚临床型乳房炎及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可以推断干奶期乳房管理工作是否做得到位、评价干奶药的效果。较方便实用的亚临床型乳房炎检测方法是CMT(加州乳房炎检测)。加州乳房炎检测有问题的乳区,可以再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引起乳房炎发病的细菌类型及找出此型细菌敏感的抗生素。
上一篇:如何安抚想要离群产犊的母牛?

在线获取报价

咨询热线:400-6373-859 立即拨打

地址:中国-河南-新乡高新区,静泉路以南,丰华街以西

创建一流乳品畜牧设备企业

让中国乳品畜牧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