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

念好“五子”诀,让贵州关岭牛“牛起来”了!

日期:2019-01-14栏目:技术支持
关岭牛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曾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牛”之一和贵州四大地方品种牛之首。近年来,关岭县按照省脱贫攻坚的统一安排部署,因地制宜选准主攻方向、主打产品、主打市场,结合实际把发展“关岭牛”作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布局、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助力关岭牛“牛起来”,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截至目前,关岭牛存栏18.15万头,出栏3.67万头,产值达2.98亿元。
一、定好牛调子。关岭县把“牛骨头”当作脱贫“硬骨头”来啃,成立专班、明确专人、制定专案,精准定好“牛调子”。一是精准产业定位。把大力发展“关岭牛”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导产业,完成“关岭牛”全产业链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出台了关岭县《“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组建“关岭牛”振兴办公室和发展指导组,整合资源打好产业攻坚战。二是精准产业布局。坚持以乡镇为责任主体,合作社为实施主体,规划建设一片、两带和一辐射四个产业发展区域,即:中西部片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关花大道沿线“关岭牛”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带,关兴路沿线产业带和辐射带动发展区域,条带式、园区化、分板块推进,不断带动北盘江流域19个县“关岭牛”不断做大做强。三是精准产业责任。在组建办公室和发展指导组的同时,实行县领导划片区包保,科级干部划乡镇包保,一般干部划合作社包保,定人定岗定责,完不成任务不脱钩不脱保的责任包保机制,并通过实行“周调度、旬督查、月观摩”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探好牛路子。紧紧围绕“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总体思路,推动“关岭牛”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一是龙头示范带路。把市场主体作为推动产销衔接的关键,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有效缝合市场供销两端,降低市场风险。目前,培育龙头企业3个,组建养牛专业合作社134个,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3个,培育建设5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0个,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0个。引进关岭牛铭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23个原生态村落养殖项目,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合作模式和“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的经营模式,以村落为单位,发动农户积极参与养殖,让“关岭牛”直接从牛圈“输送”到餐桌。二是品牌支撑探路。建立“关岭牛”地方保护品种繁育体系,投资3000万元建设养殖场1个,主要从事纯种“关岭牛”标准化养殖、提纯复壮繁育、标准化育肥,推进“关岭牛”良种化进程,使品种资源进一步得到保护、发展和开发利用。投资5亿元建设“关岭牛”产业园,重点建设“关岭牛”养殖基地、牧草基地、文化体验及屠宰加工园区、品尝展销餐饮店、线上线下展销平台等一批项目,打造现代农业“关岭牛”样本,让“关岭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发展,让“关岭牛”品牌更响亮。三是农户“抱团”上路。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不断优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主体组合方式,探索出了“六统一分,二次返利”“127+345”“五户联保”等利益联结机制,把项目财政扶贫资金转变成贫困群众的股金,由村集体或能人、养殖大户领办合作社,把家庭牧场、农户集中起来,兴办养殖密集小区,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有力推动“关岭牛”产业井喷式、裂变式发展。
三、融足牛金子。针对大多数贫困农户缺乏资金的实际,关岭县整合资源,为农户发展养牛架桥铺路。一是财政奖补。制定《“关岭牛”产业发展补助办法》,对养殖5头以上能繁母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按每产1头杂交犊牛奖励500元、非贫困户奖励300元的标准给予鼓励扶持;对贫困户、非贫困户修建的圈舍及附属设施每平方米分别补助200元、150元,截至目前共兑现圈舍补助等项目扶贫资金2390万元。与此同时,对在带动农户发展肉牛养殖、育肥及营销等方面作用发挥较好的村级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依规合法每年向外贩运肉牛3000头以上的经纪人,给予一定奖励。二是银行放贷。出台《精准扶贫金融“特惠贷”指导意见》,建立“特惠贷”贷款平台,整合扶贫、移民、农业、畜牧、林业各类资金6000余万元投入“关岭牛”产业,为养牛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在金融机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贷款1亿元用于关岭牛发展。加大“关岭牛”全产业链项目包装,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4.92亿元。组建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贫困户通过“特惠贷”“牛起来”等渠道,贷款5—10万元入股合作社,公司对贷款合作社运营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实行报账制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信贷资金用于“关岭牛”产业发展,有效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三是保险兜底。建立基础母牛保险补贴制度,对参加保险的基础母牛给予适当的保费补贴。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按照相关要求购牛,符合畜牧部门动物防疫相关规定,且到“关岭牛”办公室进行备案的,每头补贴保险费200元,非贫困户每头补助100元,解除广大养牛户的后顾之忧。
四、开准牛方子。实施标准化养殖,引导农户在技术、防疫、饲草方面精细化管理,改变以往“靠天养畜”的传统养殖方式,做到生态养殖,科学养育。一是开好技术方子。与省兽科所、贵州大学等技术单位建立合作机制,聘请省兽科所专家任“关岭牛”首席专家,争取省农委、市畜牧局支持组建“关岭牛”技术指导服务专家团,并在县级选拔专业技术人才成立“关岭牛”发展技术服务组,包保到乡镇。目前,重点推广肉牛品种改良、牧草高产栽培、肉牛科学饲养、牧草青贮、同步发情、冷配及疫病防治等六项关键技术,建设500头规模的县级隔离场1个,肉牛冻配改良站点87个,推广人工冻配繁殖技术。二是开好防疫方子。配齐配强镇村畜牧兽医技术员,加强疫病防控工作,一旦出现疫情,及时上门免费服务,降低养殖风险和成本,实现村级防疫室全覆盖,逐步建立起优质肉牛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控体系。执行重大疫情发生处置程序,对重大动物疫情,按照早发现、早处置、早扑灭的原则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努力将损失降到较低。三是开好饲草方子。大力实施“关岭牛+饲草”工程,推进饲草改良、加工,完成青贮玉米、高产牧草种植18万余亩,草山草坡改良2万余亩,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万余亩。按照“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方式,组建草业发展公司1家,成立8个秸秆青贮专业服务队,结合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实施青贮黄贮,确保冬春季草料供应。要求养殖户按照每头牛不低于2亩的标准,种植牧草、饲料玉米等饲草,保证饲料自给自足,降低饲草外购成本。
五、收获牛果子。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责任链、生态链,“关岭牛”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并有效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一是推动了结构调整。通过政府引导,“关岭牛”发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逐步成为县域经济主要支撑、农民就业增收主要渠道、农村产业兴旺主要领域。截至目前,全县存栏牛达18.15万余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0.57%,新增牛存栏量4.2万余头,新增能繁母牛数量为1.5万余头,关岭县特色鲜明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二是推动了融合发展。依托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不仅有效带动关岭及周边地区发展专业化肉牛养殖,更是促进种养业、加工业、物流运输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种草养牛、屠宰加工、冷链运输、市场运营”的内闭环全产业链生态经营,让关岭牛“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促进养殖户增收致富。预计2019年,“关岭牛”产业第一产业产值实现20亿元以上,促进一二三产整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三是推动了农民增收。通过发展“牛”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3.29万农户从事“关岭牛”产业养殖。其中:产业覆盖贫困户1443户5946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2500余人贫困人口脱贫。特别是推广“五户联保”发展模式以来,实现了扶贫产业贫困农户受益较大化,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种草养牛的致富路子。
上一篇:喂羊的正确时间,都搞错了,难怪羊不长膘?

在线获取报价

咨询热线:400-6373-859 立即拨打

地址:中国-河南-新乡高新区,静泉路以南,丰华街以西

创建一流乳品畜牧设备企业

让中国乳品畜牧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