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各大型乳品厂活跃着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每天紧紧盯住奶源入口处,对新入厂的每车、每批次的原料牛奶进行取样送检,365天风霜雨雪从不间断。他们是农业部(天津)乳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派出的奶源质量检测小分队,以第三方的眼睛关注和促进奶源的安全。
2月1日晨8时,气温零下10度。在凛冽的寒风中,记者跟随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天津市区赶赴郊县的乳品企业采样。途中,乳检中心乳检室主任张进告诉记者,乳检中心的第三方检测覆盖天津市收购生鲜牛乳的全部8家企业,乳检中心在这些企业派有驻厂取样员,专门负责生鲜乳的取样工作。每天早晨,中心派出一辆取样车到这些企业取回样品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给企业。每天要检测130多个样品、20多项指标,涉及蛋白、脂肪含量等常规理化指标,以及掺水掺假等情况。
8点55分,行驶了40多公里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瑟瑟寒风中,记者见到了乳检中心驻厂取样员姜淑芬,她指着眼前的几辆
牛奶运输车说,她每天早晨6点到厂等候
牛奶运输车,取样保存送检,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批4辆
牛奶运输车取样的工作,奶样交给乳检中心取样车捎走检测。
姜淑芬说,她在这里工作了4年多,上下班随着奶牛养殖场送奶车的时间而定,昨天她就在厂里呆了12个小时。
9点50分,行驶了30多公里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天津海河乳业有限公司。在厂区
大型储奶罐旁停放着几辆刚刚抵达的
牛奶运输车,该企业和乳检中心的检测人员踩着薄冰小心翼翼爬上了四米多高的
牛奶运输车顶,打开还冒着热气的盖子,用一米左右长的不锈钢取奶器伸入奶罐,舀出鲜奶倒入取样容器。回到检测室后,检测人员把鲜奶倒入采样烧杯,然后装入取样无菌袋和密封采样瓶,贴上防伪标签并编号后,统一放入冰箱保存,等待乳检中心进行检验。
记者发现,取样员田万生采取了“盲样”的办法,他以送奶车到厂时间进行数字排序,在样品上不标注送奶企业的名称,从而保证在后期检测中的数据真实准确。他说:“检测中心对取样员工作要求很高,大家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公司下属的第七奶牛场场长张煊明说,第七奶牛场存栏2800头,每天产奶45吨,主要供给海河乳业。他认为,乳检中心的第三方的检测,第一是让供需双方心明眼亮,“原来送奶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生产企业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有了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双方都很服气,避免了很多矛盾。第二是促进了奶牛养殖场的科学管理,他举例说,一旦检测报告显示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他们就及时调整饲料中优质蛋白饲料的配比;体细胞数指标是牛乳房健康的主要指标,如果该指标出现较大波动,他们就及时改善奶牛饲养环境,改进挤奶技术操作,从而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奶源质量。
中午11点45分,记者跟随奶样车回到乳检中心。司机师傅说:“这辆车是为了方便你们采访派出的,平时我们只有一辆采样车去各厂取样,每天早晨6点多钟就出发了,一天下来要开240多公里;而取样员有时工作到晚八九点钟,都是挺辛苦的。”
下午3点09分,记者见到了奶源质检报告,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
“乳检中心第三方检测工作已经坚持了十年,有苦也有甜。”乳检中心副主任何清毅说,苦的是这个团队十几个人不管下雨下雪天天都得取样检测,基本上没休过节假日,而且这两年来检测有关成本越来越高,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济压力很大。甜的是他们的工作促进了天津地区奶源质量的提升,让老百姓喝到了放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