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乳制品消费阶段划分及特点
2004 年后,我国进入了食品安全问题高发阶段。2008 年三聚氰胺是一个标志事件,意味着中国食品安全矛盾尖锐到达顶峰,该事件也拉开了中国乳制品消费的新篇章。从乳制品消费来看,在整个消费全面上升以及消费者对优质产品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2008 年至今呈现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 2008-2013 年,乳制品消费总量增速放缓,高端乳品消费需求开始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 年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为 2698 万吨,同比增长 5.1%,比 2012 年下降 3.0 个百分点,比 2009 年下降 7.8 个百分点。同年,利润总额为 180.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2.7%,净利润率为 6.36%,比 2008 年提高 3.5 个百分点。从微观企业的销售方面来看,高端产品已成为乳企销售收入的新增长点。
第二阶段是从 2014 到 2016 年,乳品消费呈现结构性快速升级,消费总量有所下降。乳制品市场受进口冲击及其它产品替代等因素影响,加上一、二线市场消费趋于饱和,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来提升业绩的难度加大;三线以下地区消费受收入下滑、产品价格高等因素影响,消费量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下降,市场未来仍需继续培育。受宏观经济及居民收入等因素影响,国内乳品消费增长整体放缓,结构升级带来价格上涨,一方面推动销售总额上升,但抑制消费总量。有资料显示,2015 年,乳制品零售价格与原料奶收购价比价达到 3~4 倍,消费者“喝不起、喝不多”,白奶市场已经形成了伊利和蒙牛为代表的双寡头格局。2016 年,我国白奶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 5.6%。其中基础白奶伊利占比为 37.4%,蒙牛其次为 29.3%;高端白奶蒙牛占比为 46.8%,伊利其次为 33.5%。
第三阶段是从 2017 年至今,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消费主要特点体现在:
一是三、四线及农村市场消费增长速度仍然快于一、二线,并且消费者消费观念与意识与一、二线差距缩小。近期,假冒“特仑苏”“金典”品牌山寨牛奶泛滥农村地区的相关新闻报道,从侧面反映出在农村地区消费者也开始注重品牌消费,但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仍有待加强。
二是中老年消费市场开始升温。随着退休收入有稳定保障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老年产品消费增长有望进一步爆发,特别是 60 后及 70 后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乳企开始将目光转向保健食品行业。目前看,保健食品行业业绩维持高增长,据估算,2017 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近 3000 亿,到 2020 年有望超过 4000 亿元。
三是消费呈现结构性升级和降级,主要取决于产品同质化以及功能性等因素。随着“ 80/90 后”成为乳制品消费主力,对高端液态奶需求强劲,国内企业调整产品战略,2017 年 1-5 月,高端白奶销售额同比增长约 11%,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行业 CR2 在 75% 左右,同比提升了 4.5 个百分点,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高端酸奶市场也成为企业发力的重点产品,伊利、蒙牛、君乐宝、圣牧、皇氏乳业等多家乳企加入高端酸奶市场争夺战。
四是数量消费向质量和品质消费转移。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市场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不再考虑有无的问题,而是更加追求高品质产品,特别是在中老年和儿童等群体,这迫使商家不得不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
在线获取报价
咨询热线:400-6373-859 立即拨打
地址:中国-河南-新乡高新区,静泉路以南,丰华街以西
创建一流乳品畜牧设备企业
让中国乳品畜牧设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